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描绘出我国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宏伟蓝图。我国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全面提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在强化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方面做了重要部署,笔者试着解读如下:
一、更强保护,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基础。纲要明确,到2025年,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到2035年,知识产权制度系统完备,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取得显著成效。根据纲要,未来将更加注重知识产权制度和保护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更好满足不断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保护效率。
纲要提出,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管理体制、政策体系,构建响应及时、保护合理的新兴领域和特定领域知识产权规则体系。健全司法保护体制和行政保护体系,健全统一领导、衔接顺畅、快速高效的协同保护格局。
纲要还注重知识产权人文社会环境的建设,通过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自觉,促进实现知识产权更高水平保护、更高质量发展。
二、质量引领,从追求数量到崇尚质量转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对知识产权的更高水平创造、更高效益运用提出迫切要求。
对此,纲要提出,到2025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到2035年,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创业蓬勃发展。
纲要突出“质量引领”,通过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纲要提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机制,健全运行高效顺畅、价值充分实现的运用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化运营机制。
三、便利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更加普及。
纲要提出,塑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构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文化传播矩阵,营造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有活力的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纲要要求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建立数据标准、资源整合、利用高效的信息服务模式。我国还将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深度融合发展,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贡献力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