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和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积极服务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自治区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七个突出”,着力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推动市场监管各项事业提质发展。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夺取抗疫最后胜利。当前,虽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目前还没有取得完全的、彻底的胜利。行百里者半九十,全系统干部职工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一要全力整治农贸市场环境。以开展抗疫爱卫“五大清洁行动”为契机,加强农贸市场的环境整治,抓好设施清扫保洁消毒,正确有效设置防鼠、防蝇、防污染等设施,消杀“四害”。二要全力加强市场日常监管。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对重点餐饮经营企业日常监督检查,防止“病从口入”,确保公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监督检查药品医疗器械质量,严防经营假劣药品、无证经营药品等行为,严防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确保口罩货源可靠、价格平稳。三要同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全市系统干部职工要主动深入企业,对接企业需求,自觉当好服务员、指导员、安全员、宣传员,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助力辖区企业正常运行发展。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经营企业采取“承诺服务”“预约服务”“零接触服务”,让企业迅速开工投产和经营。
(二)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一要力争企业开办再提速。要整合环节,合并受理,继续压缩开办企业办理时间,优化外资开办企业审批流程,推进企业银行基本账户开户和企业开办环节无缝对接,让企业开办更快、更舒适。二要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电子证书管理,深化“一企一证”改革,推行低风险食品告知承诺制生产许可试点,推动食品生产小作坊登记“先证后核”。三要加强服务企业力度。抓好“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巩固解决民营企业突出问题百日攻坚行动成果,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四要加强汇报协调,争取市、县(区)政府对新开办企业印章刻制、税控盘均给予全额补贴,真正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带动全市创业创新。
(三)抓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民生安全。一要狠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放松。食品安全生产方面,要严格风险分级管理,实现在产企业监管覆盖率100%,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自查制度,落实生产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食品经营及食盐安全方面,开展系列专项整治,加大对乳制品、肉制品、校园食品及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食盐等重点食品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假贩假行为。餐饮安全消费方面,推进《河池市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任务指标的落实,在餐饮量化分级管理和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基础上,继续推行“餐饮服务电子监管”和“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创建,全面提升餐饮业创新发展水平。食品监督抽检方面,突出重点区域和品种抽检,以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和重金属污染等为重点检测项目,着力提高监督抽检问题发现率,确保2020年食品抽检量达到每千人4批次,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持续开展各类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方面,持续实施质量管理规范,加强监督抽检和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夯实药品安全监管基础。二要狠抓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聚焦儿童用品和装饰装修材料,对高风险产品开展监督抽查,加强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对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加强证后监管,确保获证企业持续保持生产许可规定的条件,严厉查处无证生产行为。三要扎实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围绕茧丝绸产业,开展质量调查、质量比对等工作,大力实施质量攻关,促进我市茧丝绸产品质量提升,到2020年,茧丝绸产业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产领域茧丝绸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3.5%以上。四要强化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开展电梯质量安全攻坚战,“气瓶两站”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强监管严执法年”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力抓市场监管执法,维护市场秩序。一要把价格执法检查摆在首位。落实猪肉和粮油禽蛋菜等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措施,加大重点领域价格监管,严厉打击价格欺诈、不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二要注重网络交易监管。开展“网剑”专项行动, 全面排查辖区内网站、网店市场主体,打击侵权假冒、虚假违法广告、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落实平台责任、规范格式合同,营造良好的网络交易市场环境。三要推进消费环境建设。紧扣2020年消费维权主题,加大宣传,凝聚社会各方力量,营造人人关注健康消费、理性消费、诚信消费的氛围;继续巩固“放心消费”示范街区的创建工作;加大消费教育力度,不断强化经营者诚信经营意识,不断加强消费者科学消费知识,辨真识假能力和自我维权意识。四要抓好消费维权工作。及时受理、分派、处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及时查办投诉举报案件,当好消费者的“娘家人”;开展12315维权服务站进商场、进市场、进企业、进超市、进景区活动,强化源头监管教育,减少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
(五)加大质量提升力度,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一要加大政府质量奖培育。加大对南方公司、丹泉酒业、天龙泉酒业等主席质量奖入库企业的培育力度,组织专家到企业开展质量诊断。筹备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的巡讲、观摩活动,大力宣传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的经验成果,扩大品牌知名度,树立我市品牌产业整体形象和群体优势,发挥质量标杆引领带动作用,鼓励一、二、三产业中更多的优秀企业(组织)参与评选活动。力争2020年全市培育市长质量奖重点企业不少于15个,主席质量奖重点企业不少于5个。二要加大推进质量强市战略。继续深化质量提升工程;举办党政领导干部质量战略培训班,将“质量提升”作为中青年后备干部每年的培训专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院校学生、强市办成员单位代表、企业代表等人员参加“质量开放日”活动,塑造质量意识。三要加大质量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完善“一站式”质量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将平台建设与东盟茧丝绸交易中心、中国丝绸之都等建设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联合农业、工信、科技、商务、海关等部门共同研究探讨,推动茧丝绸平台与全产业链融合,实现覆盖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加。四要扎实推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工作,为我市产业整体质量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六)持续抓好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一是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制订《河池市专利资助奖励办法(试行)》,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提高我市专利工作质量和发明专利拥有量。支持有条件的县(区)申报知识产权示范县(区)。二是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建设,深入开展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工作。三是持续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做好知识产权争议和纠纷调处工作。四是持续优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环境。进一步推动银企对接,促进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高专利成果转化运用;推动设立河池市商标注册申请受理、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受理窗口建设;加快全市商标品牌服务指导站的建设;组织企业参加“广西品牌成果展”专场推介活动,打造河池区域品牌。
(七)推进监管机制和手段创新,提升监管效能。一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依托河池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局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本领域联合抽查工作、联合监管,推动建立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依清单实施联合抽查。二要推进企业信用监管。要实施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管理,健全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制度;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强化守信激励;推行动产抵押登记信息公示,保障公平竞争,维护交易安全,促进企业融资,推动经济发展;建立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机制,鼓励企业重塑信用。三要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公示。要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主体信息管理办法》,对归集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归集内容、工作任务、工作要求进行细化,加快构筑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一张网”,力争2020年涉企信息归集总量较上年有所增长。四要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工作。督促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压实县(区)主体责任,加大督促力度,力争市场主体年报率较上年有所增长。
(八)强化保障能力建设,夯实市场监管工作基础。一要深入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线索摸排,深挖彻查、大力整治市场领域的黑恶乱象;坚决打击传销和规范直销行为,巩固“无传销城市”创建成果;加大稽查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市场违法案件;强化部门协作,积极推进“两法衔接”和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建立健全各项机制,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圆满胜利。二要强化科技和信息化支撑。搭建“河池智慧市场”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打造智慧市场监管;加强企业档案的管理,完成企业档案的整理归档和电子化工作。三要强化基层基础建设。要大力开展法律法规、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干部职工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开展市场监管大比武,提高干部专业化能力水平。抓好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营造市场监管工作氛围和决策机制;建立舆情监测、研判、回应和突发事件应急协调处置机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九)统筹抓好认证审评和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与监控工作、食品药品检验工作、计量测试工作、工业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纤维检验工作等,促进市场监管与事业发展同步推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