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河池市纤维检验所依照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工作规程和相关国家标准,组织实施了2020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工作,完成了河池市桑蚕干茧质量数据统计分析。
一、河池市桑蚕产业发展情况
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市各产业遭遇大寒冬,桑蚕产业发展险中求稳,由于高度依赖出口渠道,形势显得尤为严峻,全市各级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为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带来的困难,稳定桑蚕产业发展,将其列为“十大百万”扶贫主要产业之一,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依托广西宜州经济开发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及茧丝行情低迷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因地制宜,科学应对,精准服务,实现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桑茧生产情况
2020年全市桑园面积93.14万亩,占全区桑叶种植面积的29.95%,占全国桑叶种植面积的8.01%,养蚕量353.3万张,同比增长2.83%;鲜茧产量13.98万吨,鲜茧产量同比增长5.32%,占全区产量的37.14%,占全国产量的17.84%,实现产值60多亿元。其中河池市宜州区桑园面积达37.7万亩,同比增长1.34%;养蚕量155.4万张,同比增长0.02%;鲜茧产量6.76万吨,同比增长0.07%,养蚕售茧收入24.9亿元,农民人均养蚕收入5460元以上。宜州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连续16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
(二)丝绸生产情况。目前全市共有茧丝绸加工企业28家,规模以上企业24家,其中宜州区17家。疫情结束后,茧丝绸加工企业第一时间复工复产,依托广西宜州经济开发区平台,齐心协力,抱团取暖。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市白厂丝产量6018吨(占广西15308吨的39.31%),同比减少10.3%;坯绸339万米(占广西1608万米的21.08%),同比减少15.4%;完成产值24.52亿元,下降19.47%,产值占河池工业总产值5.37%,加工业安置劳动力8167人,加上综合利用、收烘部分,总计在1万人左右。
2020年,宜州区作为河池市茧丝绸产业重点产区成功获认定为自治区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2020年广西12个农产品加工强县之一;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第三届河池市市长质量奖,列为2020年广西农产品加工100强企业之一。茧丝绸加工能力继续保持广西县域第一,鲜茧缫丝继续在全国领跑。
(三)蚕茧价格低开企稳。2020年初以来,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茧丝外销渠道受阻,内销有限,蚕茧价格受到严重打击,大量库存积压无法消化,从春茧第一批茧价24元/公斤开始,随疫情稳定后茧价逐步回升至40元/公斤左右。
二、河池市桑蚕干茧公证检验情况
2020年,河池市纤维检验所继续承担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工作,截至12月31日,桑蚕干茧公证检验总量为3132.5吨,其中河池地区为2517.8吨,受检桑蚕干茧经济价值逾3.27亿元。(公检统计见表1)
表1:2020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量统计表
地区 |
重量(吨) |
重量比(%) |
批次数(批) |
河池市 |
2517.8 |
100 |
213 |
三、 桑蚕干茧质量状况
(一)综合质量状况
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经桑蚕干茧公证检验的河池市桑蚕干茧平均等级(清洁、洁净)成绩为4.38 A,平均上车茧率为88.23%,平均茧丝长为840.10米,平均解舒率为59.57%,平均解舒丝长为499.8米,平均毛茧出丝率为32.99%,平均万米吊糙为5.5次,平均粒茧原量0.5594克。2020年桑蚕干茧质量标志为4A3349Ⅲ。(主要指标结果见表2)
表2:2020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平均质量指标
上车 茧率(%) |
茧丝长 (米) |
解舒率(%) |
解舒丝长(米) |
毛茧出丝率(%) |
等级 (级) |
清洁 (分) |
洁净 (分) |
质量 标志 |
88.23 |
840.10 |
59.57 |
499.8 |
32.99 |
4.38 |
99.11 |
93.62 |
4A3349Ⅲ |
(二) 主要质量指标分布状况
桑蚕干茧等级以4A级为主,所占比重为64.79% ;上车茧率平均值为88.23%,指标主要集中在85%至90%之间,所占比重为64.79% ;茧丝长平均值为840.10米,指标主要集中在800米至850米之间,所占比重为54.46% ;解舒率平均值为59.57%,主要集中在55%至65%之间,所占比重为46.01 %;解舒丝长平均值为499.8米,指标主要集中在450米至550米之间,所占比重为46.95%;万米吊糙平均值为5.5次,集中在5次至6次之间,所占比重为39.91%;毛茧出丝率平均值为32.99%,指标值主要集中在31%至 34%之间,所占比重为70.89% ;粒茧原量平均值为0.5594克,指标值主要集中在0.55克/粒至0.60克/粒之间,所占比重为72.77%。
(三)主要质量指标同比分析
2020年与2019年河池桑蚕干茧主要质量指标同比分析见表3。
表3:2020年与2019年河池桑蚕干茧主要质量指标对比
时间 |
上车 茧率(%) |
茧丝长 (米) |
解舒 率 (%) |
解舒 丝长 (米) |
万米吊糙(次) |
等级 (级) |
清洁 (分) |
洁净 (分) |
毛茧出丝率(%) |
2020年 |
88.23 |
840.1 |
59.57 |
499.8 |
5.5 |
4.38 |
99.11 |
93.62 |
32.99 |
2019年 |
89.17 |
803.7 |
60.53 |
486.3 |
5.2 |
4.8 |
99.12 |
94.2 |
32.39 |
同比增长率(%) |
-1.05 |
4.53 |
-1.75 |
2.78 |
5.77 |
-8.75 |
-0.01 |
-0.62 |
1.85 |
(四)主要质量指标趋势情况
(1)丝等级
河池市2020年度桑蚕干茧丝等级平均值为4A38,比2019年的4A8下降0.42A,比2018年的4A2上升0.18A,比2017年的4A04上升0.34A。
(2)茧丝长
河池市2020年桑蚕干茧茧丝长平均值840.1米,比2019年的803.7米上升36.4米,比2018年的814.6米上升26.1米,比2017年的791.1米上升49.0米。
(3)上车茧率
河池市2020年桑蚕干茧上车茧率指标平均值为88.23%,比2019年的89.17%下降0.94个百分点,比2018年的89.37% 下降了1.14个百分点,比2017年的87.97% 上升了0.26个百分点。
(4)毛茧出丝率
河池市2020年桑蚕干茧毛茧出丝率指标平均值为33.99%,比2019年的32.39%上升1.60个百分点,比2018年的32.52%上升1.47个百分点,比2017年的31.73%上升2.26个百分点。
(5)解舒率
河池市2019年桑蚕干茧解舒率指标平均值为59.57 %,比2019年的60.53%下降0.96个百分点,比2018年的62.78%下降3.21个百分点,比2017年的65.82%下降6.25个百分点。
(6)解舒丝长
河池市2020年桑蚕干茧解舒丝长平均值499.8米,比2019年的486.3米上升13.5米,比2018年的512.6米下降12.8米 ,比2017年的521.3米下降21.5米。
(7)万米吊糙
河池市2020年桑蚕干茧万米吊糙指标平均值为5.5次,比2019的5.2上升0.3次,比2018年的4.9次上升0.6次,比2017年的4.1次上升1.4次。
三、 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020年河池市桑蚕干茧与去年同期相比茧丝长、解舒丝长、毛茧出丝率等质量指标略有提升,但上车茧率、解舒率、丝等级及万米吊糙质量指标均略有下降,上车茧率下降了0.9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率为-1.05%;解舒率下降了0.9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率为-1.75%;茧丝长上升了36.4米,同比增长率为4.53%;解舒丝长上升了13.5米,同比增长率为2.78%;毛茧出丝率上升了0.1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率为1.85%;万米吊糙上升了0.3次,同比增长率为5.77%。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蚕种培育方式不科学
河池市长期以来缺少科学的蚕种培育技术和人才,蚕种养殖整体规模虽然大,但是多以家庭式的个体养殖为主,点散而小,技术参差不齐,提供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难以覆盖所有养殖户,养殖户没有科学高效的养殖方法,因此培育出的蚕茧质量也参差不齐。
(二)茧量供不应求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开年第一批春茧价格受到严重打击,致使茧农的生产积极性降低,鲜茧产量大大降低。部分企业为了满足生产需求,不得不降低鲜茧收购的要求,因此务必刺激茧农缩短培育蚕茧的生产周期,以量补价,致使毛脚茧的生存空间变大,整体茧质量有所下降。
(三)大环境影响
疫情大环境影响下,整体产业氛围从稳中求进转入险中求稳。在特殊时期,为保证企业能“活下去”,产业能长久持续发展,在可控的且允许的情况下,整个产业链原料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所有环节一定程度上都有所放松,以便得以应对全球疫情带来的巨大困难,这也是为日后能够更好地发展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四、 建议措施
(一)人才技术两手抓,创新培育模式
河池市作为我国桑蚕茧第一大产区,年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两成以上,但是蚕茧质量还一直处在全国中等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地在桑园建设、桑蚕养殖、综合利用、品质建设等多方面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通过加强与先进地区的人才技术交流,提高地方人才素质,增强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以产业园为中心,创新发展蚕种培育模式,辐射整个产业区域,形成以点带面的全面发展,依托专业科学的技术平台,为茧农提供专业、科学、实用的培训,提高茧农的养殖素质从而提高蚕茧的质量,进而提高农户收入,助力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
(二)积极推进产量恢复,稳步发展
因疫情影响,今年以来茧农积极性普遍下降,对茧价过低产生的“后遗症”要充分做好茧农思想工作,对症下药,保证茧农收入,积极开展茧农生产帮扶工作,降低蚕种养殖成本,要以提高茧农收入为目的,刺激茧农生产积极性从而提高产量,同时按照因地制宜、效益优先、试验示范的要求,积极推广优秀蚕种,做到保质保量。加大毛脚茧收购及使用的监管力度,联合相关部门形成监管长效机制,将监督抽查实现常态化,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坚决压缩毛脚茧的发展空间,减小因毛脚茧对整体茧丝质量的影响。
(三)快速转变发展思路,从疫情中冲出去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全球范围内经济也开始逐步复苏,本次全球遭受疫情打击前所未有,把发展思路从“活下去”转为“冲出去”。首先,要积极树立抢先发展意识,营造如火如荼的发展氛围,激活茧丝绸产业链的活力;其次对产业链各环节的管理要持续收紧,有针对性地把控各环节特别是鲜茧生产、收购及加工环节对干茧质量薄弱指标的影响。总之,要做到培育优质蚕种,引进先进设备,采用科学方法,加强市场监管,提高生产技术,全方位提升干茧品质。
河池市纤维检验所
2021年3月30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